3月31日,全国总工会专题调研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座谈会在省总工会召开。会上,莱西市总工会作为县级工会代表作交流发言。近年来,莱西市总工会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产改协调小组关于产改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莱西市以民营经济、外商独资企业为主体的实际,紧紧围绕产改重点任务扎实稳妥推进,奋力创新突破,推动产改取得积极进展。“一个平台、两个机制”职工维权“莱西模式”等典型经验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同志批示肯定。坚持市委统领。成立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正副召集人的产改工作联席会议,31个成员及参与单位,每年召开产改联席会议,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工会牵头、部门协同”的顶格推进工作格局。2021年,产改工作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项目,进一步激发了改革活力。坚持党建带领。向全市127家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持续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企业科技人员、生产一线工人上,2022年发展产业工人党员20名。坚持思想引领。依托齐鲁工惠开展“弘扬劳动美 奋进新时代”等线上活动42场次,参与人数19万余人次。推出“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时代”等系列原创短视频30期。组织劳模工匠宣讲团开展“劳动创造幸福”“宣贯二十大精神”主题宣讲活动20余次,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在全市90个青岛市级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开展劳动竞赛,部门联动每年举办10余场市级职业技能竞赛,参赛人员3000余人,带动全市各级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200余项,岗位练兵3万余人。从竞赛中培育选树齐鲁工匠1名、青岛大工匠2名、青岛工匠6名、莱西工匠25名、企业工匠200余名。创建市级以上全员创新企业16家、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5个,职工创新成果3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6000余万元。韩资企业青岛耐克森轮胎有限公司连续多年常态化举办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13个工种逐月开展竞赛,基本上周周有初赛,月月有竞赛,每年赛出10余名各工种冠军。2022年评选“耐克森工匠”18名。全市上下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组织部门制定《莱西市新时代“莱聚英才”二十条措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人社部门实施技能人才培训提升工程,培育引进高技能人才335人,完成新增备案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31户。落实技能人才奖补政策,2022年发放人才补贴1107.28万元,开展各类技能培训6526人次,发放培训费补贴243.47万元。教育部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建公办职业学校,新引进6家职业院校,从源头上壮大后备技术工人队伍。随着青岛现代职教园建设,到2025年莱西市职业院校招生规模将达到6万-9万人。加大表彰力度,提高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近年命名28名莱西劳模,推选11名青岛劳模、18名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3名省五一劳动奖章、1名全国劳模。新命名的莱西劳模中,产业工人占比达53.5%,为历届之最。产业工人在党委、人大、政协、群团组织的代表大会代表、委员会委员中的比例均有所提高。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劳动纠纷比较多发,仅2022年为职工提供线上法律咨询85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10件,为职工追讨工资、经济补偿金等533万元。发挥工会律师作用,开展“专家会诊式”维权服务,指导201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为72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活动,帮助10余家企业化解矛盾纠纷,实现规范用工,从根源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行动,新发展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工会会员3000余人、农民工会员4000余人,实名认证工会会员8.8万人。探索建立“1+2+4”工作模式,通过常态化、精准化、长效化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联系引导,新发展社会组织建会33家,入会工会会员8000余人,壮大了产业工人队伍,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同时,提升了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质量和水平,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在职工文体活动、维权服务、心理服务、志愿服务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工会联系引导社会组织“1+2+4”工作模式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王东明同志批示肯定,莱西市总工会2次在全国总工会会议上作典型发言。